高考历史冲刺二模学习指导
高考历史冲刺二模学习指导
高中第一次模拟考试结束,也就意味着一轮复习已经完成,基于一轮复习的基础,结合二轮复习的特点,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高中历史资深教师包老师分享六点复习建议:
(一)注重概念、回归教材
学习历史学,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思路至关重要。因此学习历史知识要注重分析历史规律、把握历史线索、理解历史概念、识记历史史实。在历史学科中历史规律是灵魂、历史线索是筋骨、历史概念是细胞、历史史实是血和肉,而这四大要素中,历史概念是学科的基石,是理解知识点间联系的基础。一轮复习中,老师通过仔细讲解,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接下来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讲教材中的概念进行再次梳理。高中历史必修一主要讲解政治文明的演变历程,因此涉及的核心概念较多,例如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等等。在一模过后,对基础概念的整理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核心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夯实基础,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那么在总结核心概念时,我建议用彩色笔将概念性词语圈出来,并按照教材知识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序,然后认真分析每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最后对对相近、相异概念进行归类分析、总结概括。这有助于学生分析清楚概念之间的差别。例如2015年北京卷中就考到关于三权分立、心学等概念的知识点。
(二)紧扣历史课程标准、理解线索、掌握核心
历史课程标准是编写历史教材的主要依据,是老师日常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复习备考的主要参考、更是高考命题的原则。北京地区主要使用人教版、岳麓版教材,因此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同时在把握核心知识的基础上,不忽视课本中多出来的知识点。即在课标之外的知识点要进行认真分析,把握住核心知识与补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通过近两年高考题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知识点都是考察细节,例如清末新政理解、海国图志内容的掌握等。而这些知识点通常见教材的知识链接部分,因此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可忽略对知识链接、资料卡片的阅读。
(三)模块分类、纵横比较主干知识,形成专题知识网络
历史学习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比较法,通过模块分类,了解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状况,然后核心知识进行比较,增进知识点的深度、广度理解。这种分类能够起到纲举目张、纵览全局的作用,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人类文明的进程。例如2014年北京卷就对中国近代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在联系性进行了系统考察。因此通过构建知识网络,有利于将史实与史实相关的内在原因进行深层次认知。
(四)增强知识点间的横向联系、通史专题交叉复习
目前,高中历史教材都是模块性训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较弱,因此在对知识理解过程中往往存在缺陷,难以全面分析问题。这就要求在一模测试后,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敢于打破教材常规思维,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横向认识,按时间顺序,依据通史体例进行重新组合,让自己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逻辑性。
(五)必修与选修相结合,进行知识归类
通过近两年高考题我们发现很多知识点都涉及选修内容。比如日本的明治维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等,这些知识点都出现在选修教材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结合选修教材进行适当补充,进一步吃透必修核心知识,达到心中有数。
(六)注意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横向比较,能够运用全球史观分析中国演变和世界变化
近年来以中国史和世界史为背景材料,对比考察的知识点较多,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历史发展趋势,例如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的进行增进世界市场的联系;工业革命的出现使得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世界市场最终完成。当西方国家逐渐发展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时,同时期中国却走向封建专制的顶峰,这期间就暗含着中国最终的封建制度抵不过资本主义制度。这就需要学生联系世界史,根据世界背景考察中国社会的演变进程。
(七)关注社会现实,构建热点专题、建构知识脉络
近年来,高考逐步倾向于社会文化生活,更关注社会现实,根据社会热点进行命题,
这就需要学生及时关注社会热点,收集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理性分析,构建属于自己的热点专题资料库。
(八)进行专项训练,培养解题思维
一模后,可以进行专项训练,例如进行选择题分析,要注意图示题、漫画题、多项选择、组合题、史料阅读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平时下功夫,进行专项训练,在做题过程中形成度独特的历史思维,为今后的二模测试做准备。
总之,通过近两年的高考题,我们发现北京卷选择题主要立足于基础知识的考察,关键在于学生的识记和收集材料、读取古文的能力;材料题偏重于中西历史发展对比、根据图片或者文字材料提取历史信息、而这就需要学生平时注重学法引导,综合型的复习历史知识。我们坚信,只要功夫深、善于善于总结思考,二模考试中一定能取得成绩。
(一)注重概念、回归教材
学习历史学,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思路至关重要。因此学习历史知识要注重分析历史规律、把握历史线索、理解历史概念、识记历史史实。在历史学科中历史规律是灵魂、历史线索是筋骨、历史概念是细胞、历史史实是血和肉,而这四大要素中,历史概念是学科的基石,是理解知识点间联系的基础。一轮复习中,老师通过仔细讲解,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接下来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讲教材中的概念进行再次梳理。高中历史必修一主要讲解政治文明的演变历程,因此涉及的核心概念较多,例如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等等。在一模过后,对基础概念的整理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核心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夯实基础,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那么在总结核心概念时,我建议用彩色笔将概念性词语圈出来,并按照教材知识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序,然后认真分析每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最后对对相近、相异概念进行归类分析、总结概括。这有助于学生分析清楚概念之间的差别。例如2015年北京卷中就考到关于三权分立、心学等概念的知识点。
(二)紧扣历史课程标准、理解线索、掌握核心
历史课程标准是编写历史教材的主要依据,是老师日常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复习备考的主要参考、更是高考命题的原则。北京地区主要使用人教版、岳麓版教材,因此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同时在把握核心知识的基础上,不忽视课本中多出来的知识点。即在课标之外的知识点要进行认真分析,把握住核心知识与补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通过近两年高考题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知识点都是考察细节,例如清末新政理解、海国图志内容的掌握等。而这些知识点通常见教材的知识链接部分,因此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可忽略对知识链接、资料卡片的阅读。
(三)模块分类、纵横比较主干知识,形成专题知识网络
历史学习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比较法,通过模块分类,了解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状况,然后核心知识进行比较,增进知识点的深度、广度理解。这种分类能够起到纲举目张、纵览全局的作用,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人类文明的进程。例如2014年北京卷就对中国近代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在联系性进行了系统考察。因此通过构建知识网络,有利于将史实与史实相关的内在原因进行深层次认知。
(四)增强知识点间的横向联系、通史专题交叉复习
目前,高中历史教材都是模块性训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较弱,因此在对知识理解过程中往往存在缺陷,难以全面分析问题。这就要求在一模测试后,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敢于打破教材常规思维,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横向认识,按时间顺序,依据通史体例进行重新组合,让自己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逻辑性。
(五)必修与选修相结合,进行知识归类
通过近两年高考题我们发现很多知识点都涉及选修内容。比如日本的明治维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等,这些知识点都出现在选修教材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结合选修教材进行适当补充,进一步吃透必修核心知识,达到心中有数。
(六)注意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横向比较,能够运用全球史观分析中国演变和世界变化
近年来以中国史和世界史为背景材料,对比考察的知识点较多,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历史发展趋势,例如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的进行增进世界市场的联系;工业革命的出现使得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世界市场最终完成。当西方国家逐渐发展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时,同时期中国却走向封建专制的顶峰,这期间就暗含着中国最终的封建制度抵不过资本主义制度。这就需要学生联系世界史,根据世界背景考察中国社会的演变进程。
(七)关注社会现实,构建热点专题、建构知识脉络
近年来,高考逐步倾向于社会文化生活,更关注社会现实,根据社会热点进行命题,
这就需要学生及时关注社会热点,收集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理性分析,构建属于自己的热点专题资料库。
(八)进行专项训练,培养解题思维
一模后,可以进行专项训练,例如进行选择题分析,要注意图示题、漫画题、多项选择、组合题、史料阅读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平时下功夫,进行专项训练,在做题过程中形成度独特的历史思维,为今后的二模测试做准备。
总之,通过近两年的高考题,我们发现北京卷选择题主要立足于基础知识的考察,关键在于学生的识记和收集材料、读取古文的能力;材料题偏重于中西历史发展对比、根据图片或者文字材料提取历史信息、而这就需要学生平时注重学法引导,综合型的复习历史知识。我们坚信,只要功夫深、善于善于总结思考,二模考试中一定能取得成绩。
一根一根- 帖子数 : 790
注册日期 : 13-08-16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