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沿海杜绝黑平台: 夏日远去
江苏新沿海杜绝黑平台: 夏日远去
由 小鱼啊 周日 六月 11, 2017 4:22 pm
关键词:黑平台黄家码头位于蓼水河的东岸,介于太平桥与祖师桥的中心地段,青石板砌成阶梯,渐渐伸到河床。河水平缓幽静,清澈见底,机敏的白线鱼在浅水滩觅食嬉戏,游来又游去,皆可计数。一条平头渡船被一条铁链栓在岸边,船头竖一枝竹篙,一位老船工坐在青石板上,卷根喇叭筒旱烟,一旁“吧嗒吧嗒”抽吸,静候过渡的人。人和货等到一定程度即可开船,多则二十,少则几人,一声声清脆的篙声便把过渡的人撑到对岸。这条船风雨无阻,不论水涨水落,成天如织布机上的梭子,穿梭往来。除了摆渡外,春天涨桃花水后,船巴佬集结在码头一带,扎木排竹排,然后顺流而下放排过双江口,下资江讨生计。平素也有顺水漂下来撒网打渔的舴艋舟,到了黄家码头上岸,一篓鲜鱼虾片刻抢购一空。等到石榴花开得火红灿烂的五月,一乘午雨痛痛快快落几天,把河道灌满,热闹的端午节也就接踵而至了。赛龙船的鼓点一声一声敲击在人们期盼的心坎上,敲得人心里麻酥酥的。龙船赛以祖师桥为起点,逆流而上,终点是黄家码头。这时节万人空巷,老老少少都往河边飞跑过去凑闹热,两岸人头攒动,众声鼎沸,河心龙船上锣鼓激越,号子震天,两艘披红挂彩的龙船竞相争渡,如同离弦的箭飞奔上游,到黄家码头便见分晓。想抢先得知胜负的人们多挤在黄家码头围观,将码头塞得水泄不通,挤挤挨挨,还有绾起裤管泡在水里的,喊声,掌声,跺脚声,欢呼声、助威声、叫骂声交织一起,回荡在蓼水河上空,经久不散。
关键词:黑平台平常周边街坊在码头漂洗衣物,淘米洗菜,挑水煮饭者也不在少数,就着码头的方便,各自打理着各自的生活,自自然然,好比日落月升那样简单重复。若是夏天,码头浅水湾经常有人洗澡,尽是些细伢子,扎猛子,打爬鳅,在水里捉迷藏,打水仗,水花溅得老高老高。一个一个赤条条的,光着屁股,翘着小鸡鸡朝河里比赛射尿尿。顽皮一点的则往岸边洗衣女人身上拂水,立即会招来她一顿嗔怒好骂。那家伙嗖地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在不远处伸出一个湿漉漉的头来,冲着岸上嘿嘿嘿地坏笑。
关键词:黑平台码头对岸是一个村落,叫塘前湾。蓼水从太平桥上游缓缓流下,流经塘前湾一带,地势平阔,冲积成平整肥沃的沙质土壤。村民把沙土开垦成畲田,栽上萝卜、白菜、黄瓜等时令蔬菜,还种甘蔗,甘蔗是本地品种,没有从广西贩来卖的红皮甘蔗粗壮,蔗杆泛青,很苗条,很秀气。蔗农将甘蔗束成两捆,一边一捆竖立在装甘蔗的竹篮里挑着卖,远远看去像挑着一担红缨枪。站在码头往塘前湾一望,只见青瓦农舍散落在绿树荫里,成片成片的甘蔗有如青纱帐,一垄一垄的菜地透着茂盛的绿,屋顶袅袅的炊烟以及蒸腾的水雾,氤氲着,飘荡着,把一湾沙洲弄得烟云弥漫,如梦似幻。清朝诗人萧鸿钧有一首竹枝词描绘了这一带人的生活,很有原生态的味道:“塘前湾里晓日嵌,李子初黄翠鸟含。娇女家家争趁早,归来香露湿红衫。”虽然只有一河之隔,塘前湾就是乡里,过得河来,上了黄家码头,就到了街上,高沙镇自古有了集市,是湘西南有名的商品集散地,因为是集镇,所以高沙就没有城乡差别,只分街上和乡里。上街是乡里人的必修课,是一家人的生计所系,塘前湾人把沙田里的物产通过渡船运到对岸街市上,沿街叫卖,日久天长,塘前湾的菜成了金字招牌。街上常常遇到如此情景,买菜的手里掂量着白净的萝卜,问:哪里的?卖菜人一脸的得意,答:呃,塘前湾的沙田萝卜嘞!一提到塘前湾几个字,品质就没得说了,接下来就是过秤成交,因此这里的菜往往不到菜市就沿街卖光了。
关键词:黑平台靠码头的一侧有一条河街,清一色深褐色的木屋,如沈从文边城里所说的一半着陆,一半在水的吊脚楼。吊脚的一半面水,褐色的木壁,乌黑的瓦,屋檐下悬挂着一串一串干红辣椒,木栏上晾晒着花花绿绿的被褥和衣物,倒映在水面,水波一荡漾,房屋的静和倒影的动形成对比,反衬出街市上的日子是如此的熨帖和安逸。着陆的一半临街,或居家,或开铺面,各有用场。挨近码头的多半开铺子,有一年四季香味撞鼻的面馆,有叮叮当当从天亮敲到天黑的铁铺,有编织各类器形的竹篾行,还有杂货铺、纸马店、药栈,以及在人家门口横张案板卖肉的,挑担烧甜酒汤圆卖的,摆个剃头挑子帮人剃头刮面的......印象最深的要数那家瓦罐铺,坛坛罐罐堆积如山,用草绳绑牢实,都是当地煽鸡窑的产品,装水的瓦罐,腌菜的倒坛及日常用的瓦钵、酒瓮、盐罐油罐、灯盏......一应俱全,全是泥土烧制的家用货,结实耐用,盛载过往的岁月,酿造腌制着稀松平常的日子。我蛮喜欢一个个造型粗拙古怪的“蛤蟆叫叫”,也是陶土烧制的小玩艺,“蛤蟆叫叫”拇指般大小,匠人们把它做成各种动物——蛤蟆、乌龟、小鸡、蟹子——对嘴一吹,就会发出“呜噜哇啦”的叫声,带着泥土的气息,谐趣好玩,相比之下眼下孩子的玩具规整考究,科技含量高,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了无生趣。现今集市上卖煽鸡窑瓦罐的店铺还有,只是这些小把戏寻不到了,该不会失传了吧?
关键词:黑平台平常周边街坊在码头漂洗衣物,淘米洗菜,挑水煮饭者也不在少数,就着码头的方便,各自打理着各自的生活,自自然然,好比日落月升那样简单重复。若是夏天,码头浅水湾经常有人洗澡,尽是些细伢子,扎猛子,打爬鳅,在水里捉迷藏,打水仗,水花溅得老高老高。一个一个赤条条的,光着屁股,翘着小鸡鸡朝河里比赛射尿尿。顽皮一点的则往岸边洗衣女人身上拂水,立即会招来她一顿嗔怒好骂。那家伙嗖地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在不远处伸出一个湿漉漉的头来,冲着岸上嘿嘿嘿地坏笑。
关键词:黑平台码头对岸是一个村落,叫塘前湾。蓼水从太平桥上游缓缓流下,流经塘前湾一带,地势平阔,冲积成平整肥沃的沙质土壤。村民把沙土开垦成畲田,栽上萝卜、白菜、黄瓜等时令蔬菜,还种甘蔗,甘蔗是本地品种,没有从广西贩来卖的红皮甘蔗粗壮,蔗杆泛青,很苗条,很秀气。蔗农将甘蔗束成两捆,一边一捆竖立在装甘蔗的竹篮里挑着卖,远远看去像挑着一担红缨枪。站在码头往塘前湾一望,只见青瓦农舍散落在绿树荫里,成片成片的甘蔗有如青纱帐,一垄一垄的菜地透着茂盛的绿,屋顶袅袅的炊烟以及蒸腾的水雾,氤氲着,飘荡着,把一湾沙洲弄得烟云弥漫,如梦似幻。清朝诗人萧鸿钧有一首竹枝词描绘了这一带人的生活,很有原生态的味道:“塘前湾里晓日嵌,李子初黄翠鸟含。娇女家家争趁早,归来香露湿红衫。”虽然只有一河之隔,塘前湾就是乡里,过得河来,上了黄家码头,就到了街上,高沙镇自古有了集市,是湘西南有名的商品集散地,因为是集镇,所以高沙就没有城乡差别,只分街上和乡里。上街是乡里人的必修课,是一家人的生计所系,塘前湾人把沙田里的物产通过渡船运到对岸街市上,沿街叫卖,日久天长,塘前湾的菜成了金字招牌。街上常常遇到如此情景,买菜的手里掂量着白净的萝卜,问:哪里的?卖菜人一脸的得意,答:呃,塘前湾的沙田萝卜嘞!一提到塘前湾几个字,品质就没得说了,接下来就是过秤成交,因此这里的菜往往不到菜市就沿街卖光了。
关键词:黑平台靠码头的一侧有一条河街,清一色深褐色的木屋,如沈从文边城里所说的一半着陆,一半在水的吊脚楼。吊脚的一半面水,褐色的木壁,乌黑的瓦,屋檐下悬挂着一串一串干红辣椒,木栏上晾晒着花花绿绿的被褥和衣物,倒映在水面,水波一荡漾,房屋的静和倒影的动形成对比,反衬出街市上的日子是如此的熨帖和安逸。着陆的一半临街,或居家,或开铺面,各有用场。挨近码头的多半开铺子,有一年四季香味撞鼻的面馆,有叮叮当当从天亮敲到天黑的铁铺,有编织各类器形的竹篾行,还有杂货铺、纸马店、药栈,以及在人家门口横张案板卖肉的,挑担烧甜酒汤圆卖的,摆个剃头挑子帮人剃头刮面的......印象最深的要数那家瓦罐铺,坛坛罐罐堆积如山,用草绳绑牢实,都是当地煽鸡窑的产品,装水的瓦罐,腌菜的倒坛及日常用的瓦钵、酒瓮、盐罐油罐、灯盏......一应俱全,全是泥土烧制的家用货,结实耐用,盛载过往的岁月,酿造腌制着稀松平常的日子。我蛮喜欢一个个造型粗拙古怪的“蛤蟆叫叫”,也是陶土烧制的小玩艺,“蛤蟆叫叫”拇指般大小,匠人们把它做成各种动物——蛤蟆、乌龟、小鸡、蟹子——对嘴一吹,就会发出“呜噜哇啦”的叫声,带着泥土的气息,谐趣好玩,相比之下眼下孩子的玩具规整考究,科技含量高,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了无生趣。现今集市上卖煽鸡窑瓦罐的店铺还有,只是这些小把戏寻不到了,该不会失传了吧?
小鱼啊- 帖子数 : 3356
注册日期 : 14-07-06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